宁夏自治区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政策(附招商电话)

时间: 2023-12-01 14:15:50 来源: 次浏览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国办发〔2021〕3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21〕7号)要求,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

(一)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加大对中医药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建设一批中医药类精品课程。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中医疫病课程。支持医学院校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的优秀学生选拔培养。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培训,并作为学生学业评价主要内容。重点支持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国内一流学科建设,支持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强化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医临床教学职能,提升中医临床基地建设水平。(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二)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继续开展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持续推进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到2025年分别建设40个国家级、60个自治区级和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相应层级和数量的中医药学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人才。完善师带徒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对承担带徒任务的中医医师适当倾斜。在国家、自治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中,按程序支持符合条件的继承人以医古文代替外语作为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考试科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负责)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建立符合中医药规律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将中医药学才能、医德医风作为中医药人才主要评价标准,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在职称评定、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塞上名医评选中,对中医药人才给予倾斜,实施中医药人才职称晋升单独分组评审。(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二、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

(四)加强中药审评审批指导服务。加强中药注册申请指导和服务。完善中药新药推荐机制,在自治区科技计划中对中医药领域予以重点支持,力争“十四五”期间中药新药有新突破。以中医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鼓励第三方建设中药检验机构。(自治区药监局、科技厅、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五)完善中药分类注册管理。优化医疗机构运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管理。支持经注册(或备案)的中药制剂在我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内调剂使用。引导中药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同名同方药等开发研究。支持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自治区药监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三、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

(六)落实政府投入保障。各市、县(区)要认真履行公立中医医院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保障政策。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渠道,推进符合条件的公立中医医院项目建设。(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七)多方增加社会投入。灵活运用地方规划、用地、价格、保险、融资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投入,提高中医临床竞争力,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高地和学科、产业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鼓励街道社区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中医诊所无偿提供诊疗场所。(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八)加强融资渠道支持。积极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鼓励依法合规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医药领域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担保力度。支持信用服务机构提升中医药行业信用信息归集和加工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助力中医药特色发展。(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保监局、宁夏证监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四、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

(九)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逐步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旗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科室间、院间和医联体内部开展中西医协作。将中医药参与临床诊疗方案制定、联合查房、多学科会诊等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和等级评审。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开展临床医师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具备本科室专业领域的常规中医诊疗能力。(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十)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中医药系统人员要第一时间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将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建立自治区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依托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组建国家(宁夏)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理论技术方法和相关现代医学技术培训,提升疫病防治的实战能力和救治水平。(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十一)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将中医药课程列入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增加课程学时。允许攻读中医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临床医学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药科室建设,增加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内容。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接受必要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实施西医学习中医项目,培养一批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和能够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全科医生。(自治区教育厅、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十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水平。支持中西医学科(专科)建设,发挥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优势,打造一批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地和平台。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力争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疑难疾病上有突破。(自治区科技厅、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五、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

(十三)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用5年—10年时间,依托现有自治区名中医资源,力争入选国医大师1名—2名、全国名中医3名—5名,培育中医药优秀人才50名、中医药骨干人才300名。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养生、护理、中药材等人才培养。加强高校附属医院、中医规范化培训基地等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支持中医药院校、高职院校建设一批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和中药炮制类、鉴定类学科。开展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教育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十四)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依托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依托银川市中医医院、宁夏医科大附属中医院建设特色重点中医医院。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达标建设,改善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急诊科、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可转换传染病区、可转换重症监护室等建设条件。(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十五)实施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行动。在中医理论、中医临床、中药资源、中药创新、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重点领域,支持创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企业建设一批自治区级中医基础类、中医临床类、中药类重点研究室和临床研究基地。继续加强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医医院、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等平台建设。(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负责)

(十六)实施名医堂工程。以自治区和市级优势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和团队为依托,引进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岐黄学者等名医团队,分级建立一批名医堂执业平台,打造名医团队运营的精品中医机构。鼓励和支持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兴办连锁经营的名医堂,突出特色和品牌,打造一流就医环境,提供一流中医药服务。(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负责)

(十七)实施中医药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工程。完善产学研医政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发展。利用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推动开展基础理论、诊疗规律、作用机理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支持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安全、疗效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研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协同攻关。(自治区科技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十八)实施道地中药材质量提升工程。以枸杞、甘草、黄芪、银柴胡等宁夏道地、特色中药材为重点,打造一批道地、特色中药材良种繁育、生态种植、林下仿野生种植和生产基地,建设一批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中药材种植、加工、包装等规程,规范中药材生产、加工环节。推动建设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品信息可追溯的现代中药材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符合中药材现代化物流体系标准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建设一批定制药园,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引导医疗机构、制药企业、中药饮片厂采购有质量保证、可溯源的中药材。(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林草局、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药监局、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十九)实施中医药综合改革行动。推进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彰特色,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政策举措、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中医药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发展、全过程质量监管,打造一批引领中医药发展的示范典型。(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药监局负责)

(二十)实施中医药开放发展提升工程。依托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等平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健康服务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市场化方式,与有合作潜力和意愿的国家共同建设友好中医医院、中医药产业园,开展中医药交流合作。积极发展“互联网+中医药”贸易,扩大中医药出口贸易的规模和效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厅、银川海关、药监局、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六、提高中医药发展效益

(二十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政策。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完善分级定价政策,重点将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体现劳务价值、应用历史悠久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调价范围。实行中医医院与同级综合医院病种定额标准相同的支付政策。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自治区医保局、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二十二)健全中医药医保管理措施。按照医保有关规定,适时将有疗效和成本优势的中医诊疗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支持保险公司、中医药机构合作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加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监管。(自治区医保局、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宁夏银保监局负责)

(二十三)合理开展中医非基本服务。在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总量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基本医疗费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支持其提供商业医疗保险覆盖的非基本医疗服务。探索对公益性服务绩效好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放宽特需医疗服务比例限制。公立医院收支结余主要用于改善职工待遇、加强专科建设和医院建设发展。(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宁夏银保监局负责)

七、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

(二十四)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中医药商标品牌、地理标志、传统知识产权等保护。完善中药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强化适宜性保密,提升保密内容商业价值,加强国际保护。重视中医药领域植物新品种保护,在地理标志保护机制下,加强道地药材标志保护和运用。(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知识产权局〕、文化和旅游厅 、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农业农村厅、林草局负责)

(二十五)优化中医药科技管理。健全自治区卫生健康(中医药管理)和科技主管部门协商工作机制,加强中医药标准制定、质量管理等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科技体制改革相关政策,赋予中医药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保障中医药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权益,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自治区科技厅、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二十六)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加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提高保护利用能力。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打造中医药文化普及平台,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推进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文化建设,形成良好行业风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广电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二十七)提高中医药法治化水平。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自治区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强中医药监管队伍建设,提升中药审评和监管现代化水平。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将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并将相关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通过“信用中国(宁夏)”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宁夏)依法公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市场监管厅、药监局负责

(二十八)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自治区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工作全局中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中医药工作,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中西医结合,全面落实中医药参与健康宁夏行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在资源配置、政策机制、制度安排等方面向中医药倾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各市、县(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明确承担中医药管理职能的机构,配齐配强人员力量,推动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各有关部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招商热线:400-107-6681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