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6月,2012年4月被批准为市级高新区,2014年2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30余年的发展,园区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初具规模,已初步形成新一代汽车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医疗器械和检验检测四大主导产业,聚集电装电机、金桥集团、中核集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依托资源和区域优势,东丽经开区先后规划建设了帝达东谷国际产业园、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垠坤先锋汇等特色产业园,先后培育了博奥赛斯、三英精密、春发生物、大创科技等一批“领军”“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截至目前,园区累计落户经营主体4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32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7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4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年收入规模超过700亿元,为推动天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东丽经开区聚焦四个主导产业,锚定产业链关键环节、前沿技术、头部企业,坚持强链、补链、延链,致力于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中的关键节点。在新一代汽车技术领域,先后引进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基地、电装电机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等项目,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港,搭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在整车领域及细分领域,协同龙头企业共研共性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引进博奥赛斯体外诊断研发制造、中核高能核医学装备等高端医疗器械项目,落地天津市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转化研究院,打造研发创新、工程化、通用制造、市场营销服务、投融资五大平台,吸引优质企业快速聚集。在航空航天新材料领域,落地中航装甲石墨烯系列化产业项目、艾克凯盛石墨烯电池材料、明日宇航特种钢材无损检测等优质项目。在检验检测领域,培育华测检测北方总部、青岛斯坦德北方检测基地、必维检测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产业。
东丽经开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通过不断加强节能减排改造、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一条资源利用最优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发展新路径。在绿色节能减排方面,狠抓能源结构调整,发展可再生能源,如期实现燃煤设备清零目标,园区单位能耗、单位污染物排放等指标逐年下降,环保指标在全国经开区中持续领先。在绿色产业招商引资方面,聚焦绿色检测前沿领域,聚集了华测检测、斯坦德检测、中汽研等检测认证企业,服务范围覆盖水、土壤、空气等环境检测、固废危废鉴定、土壤修复评价、新能源、汽车尾气排放鉴定。在绿色工厂建设方面,通过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培育项目库,开展分类梯度培育,着力打造一批绿色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目前完成了金桥焊材、精达漆包线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以及永昌焊丝、海顺印业等8家市级绿色工厂创建。2023年,东丽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东丽经开区秉承无事不扰、无时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从园区环境、基础设施、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采取网格化的服务模式,由园区“管家”转变为企业“保姆”,为企业提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保障,以“最大诚意”成就企业“最大满意”。一是突出“实”,提升服务能力。精准掌握园区在地企业的基本情况,做企业与委办局之间的桥梁,梳理各类惠企政策,发布《东丽经开区企业服务手册》,为企业申报各项荣誉奖励提供最直接的依据。二是突出“准”,加大帮扶力度。精准掌握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及时更新企业问题解决及督办台账,形成有效闭环。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有效帮扶,解决企业在平台、人才、资金、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困难,推进产业链培优做强。三是突出“暖”,助力拴心留人。加强人才引育,完善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平台,蓄足人才“源头活水”。持续关注企业员工在婚恋、住宿、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全力打造最暖人文环境。
展望未来,东丽经开区将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落实区委、区政府全面建设科创绿谷、都市新区的工作任务,努力打造以创新产业为核心要素、高端制造业为核心,集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届时,东丽经开区将呈现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社会治安状况持续稳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的良好局面,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