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经开区以高素质干部队伍驱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4-11-20 13:45:40 来源: 次浏览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今年浙江省委召开的 “新春第一会” 指出,要全面强化 “三支队伍” 建设,秉持 “大人才观”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军。
作为 “浙江经济第一区” 的制造业主平台,今年以来,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 “余杭经开区”)持续优化干部队伍培养体系、提升干事能力,围绕建强 “三支队伍”,推动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打造出一支 “政治过硬、经济精通、产业熟悉、招商在行” 的新生力量。
开拓创新 开启 “智造新程”
今年前三季度,余杭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达 152.3 亿元,同比增长 7.4%;固定资产投资约 33.1 亿元,同比增长 12.0%,发展势头强劲。
走进余杭经开区管委会,满目的奖杯和证书映入眼帘: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专精特新企业优质培育服务园区、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 “链长制” 示范单位、浙江省两业融合试点园区、浙江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浙江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对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认可,也是创新创业精神在余杭经开区落地开花、硕果累累的体现。” 余杭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道。
将时间回溯到 2008 年,在废弃矿坑之上,承载着余杭工业繁荣希望的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扬帆起航。2018 年 12 月,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今年 4 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发区正式更名,以 “余杭” 为名开启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和地理优势进一步彰显。
仅仅十余年,这里从杭州的传统农业镇蜕变为制造业主平台。与此同时,一支有干劲、有能力的干部队伍迅速集结。他们以创新视角洞察产业发展趋向,重点布局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叩开了先进制造业的 “智造之门”。
如今,余杭经开区已成为智能制造产业的汇聚地,逐步形成了以南方泵业、土星动力等为代表的新装备产业集群,以华光新材、和顺科技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杭州比亚迪、吉利晶能微电子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处处洋溢着蓬勃向上、创新发展的活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善于成事,余杭经开区正迈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余杭经开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15 家、规上工业企业 118 家、上市企业 5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8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69 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 50%。
敢作善为 争做高质量发展楷模
在余杭经开区亲清小驿一楼会议厅内,30 余名青年干部代表齐聚,共同研讨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增强余杭经开区经济活力。整个座谈会持续一上午,紧紧围绕助企服务、上门招商、政策兑现等核心话题。
“一家小微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以有效的助企服务助力其成长。” 余杭经开区产业发展处何佳敏深有感触。
今年 10 月,何佳敏在产业链对接活动中了解到辖区内专精特新企业迫切需要拓展上下游资源。得知这一情况后,她迅速行动,主动寻找周边资源,尝试为辖区企业牵线搭桥。10 月 18 日下午,20 余家余杭经开区专精特新企业走进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参观交流。
何佳敏只是余杭经开区众多年轻干部的一个典型。今年以来,在助企干部队伍的共同努力下,余杭经开区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今年 9 月,余杭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8.28 亿元,同比增长 9.5%。
余杭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 2023 年以来,余杭经开区新招聘高素质人才 23 人,他们大多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拥有经济、金融、法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专业背景。这些新成员的加入,既契合余杭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整体需求,也是干部队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将为余杭经开区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核心工作增添新的活力。
招商引资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 “关键引擎”,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活力源泉”。余杭经开区专项招商组组长平晓阳坦言,从事招商工作后,最深的体会是招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专业素养。“招商人员不仅要全面掌握余杭经开区的基本情况、牢记各类惠企政策,还要具备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和基础法律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判断企业发展前景。只有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招商工作,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据统计,今年以来,余杭经开区招商干部奔赴北上广深等地广泛开展招商对接和考察。截至目前,累计外出考察 42 次,拜访涉外企业 74 家,成功签约优质项目 38 个,总投资超 230 亿元。
一个个亮眼数据背后,是余杭经开区干部队伍实干担当的生动展现。他们深入一线,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企业服务、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锤炼能力、增长才干,为余杭经开区发展贡献力量。
双向促进 锤炼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推动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余杭经开区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前不久,余杭经开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既明确了要朝着争创国家级目标前进,全力打造与 “浙江经济第一区” 地位相符的经济开发区,也强调要 “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经济精通、产业熟悉、招商在行的干部队伍”。
具体如何落实呢?“三个赋能工程” 和 “导师带徒” 成为关键举措。
“三个赋能工程” 即实施政治铸魂工程,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抓好政治监督,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实施本领提升工程,通过理论赋能、业务培训、竞赛交流等活动,丰富干部知识储备,增强业务能力;实施勤廉先锋工程,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隐患排查,完善 “正向激励 + 容错免责 + 监督问责” 机制,激励干部提升业务水平、比拼工作质量,营造 “比学赶超” 的浓厚氛围。
补齐年轻干部短板,个人努力固然关键,组织培养也不可或缺。今年 7 月以来,余杭经开区创新性地成立了 “领航经英” 干部成长学院,为年轻干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分享工作、展示成果、比拼成绩,持续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实现共同进步。
同时,“导师带徒” 制度在余杭经开区已传承多年。余杭经开区领导班子作为 “导师”,为精心挑选的工作骨干、业务能手传授经验。
“导师” 会依据人才特长、专业背景制定 “一人一策” 培养方案,在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实践操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余杭经开区。
此外,余杭经开区还通过 “亲商助企服务效能提升八大行动”“赋能创优・破难争先” 行动等,积极引导广大年轻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增长见识、提升能力。这些活动不仅使余杭经开区助企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也让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关乎未来发展。当前,在余杭经开区深化改革、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等各项工作中,都能看到干部们拼搏奋进的身影。在这个乘风破浪的新时代,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正以 “壮志在胸” 的豪情,奋力书写新征程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