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开发区科技创新答卷:从创新模式到成果转化
时间: 2024-12-03 14:48:18 浏览次数: 次浏览
贵阳开发区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推动产学研结合,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持续激发创新潜力,近年来交出了一份不凡的科技创新成绩单。具体表现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180家,年均增长率约20%;实施了25个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8个校企合作项目获省级科技奖项等。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平台,经开区围绕产业需求,不断探索新的创新模式,拓宽校地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积极回应“如何创新”“谁来创新”“如何转化”这三大关键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科技创新成果。经开区正通过深化改革、突破机制,继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促进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聚集创新资源,建设良好的创新生态。创新生态的形成不仅依赖政府的推动,还需要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自2022年以来,贵阳经开区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展开广泛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依托高校的科技力量与科研资源,聚焦产业需求,改革旧有模式,推动创新政策、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为此,贵阳开发区出台了《科创10条》政策,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同时,推动建设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省级技术平台;并通过科技人才培育行动,汇聚科技创新人才,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到2024年,经开区已有6家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省级技术平台,成功构建了84个省级以上的技术创新平台,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
在提供创新土壤的基础上,经开区通过多渠道培育创新主体,明确“谁来创新”的关键问题。经开区各部门联动,定期对企业进行摸底,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动态培育机制,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双提升”工程,整合政策资源,推动企业创新主体的壮大。
经开区还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科技顾问服务,帮助企业精准对接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资源。这些举措为贵州贵材创新科技、重机宇航材料等企业与高校的科技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智力保障,推动了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此外,经开区还加强了外部创新主体的引进,与贵州大学科技园合作,推动优质创新团队与企业入驻,经开区为其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目前,已吸引多个团队成功注册企业并获得发展。
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贵阳经开区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与贵州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建设了多个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经开区与贵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启动的创新创业基地,为企业提供了展示科技成果、对接需求的渠道,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具体来看,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已经实施了44个市级以上产业科技项目,推动了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同时,多个项目获得了省级科技奖项,进一步巩固了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贵阳经开区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推动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的完善。依托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契合,打造以“科研院所+企业+市场”联动的创新模式,全面赋能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贵阳经开区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